野性奇石
张华明(江苏)
奇石的野性,我认为也是一种“道”。因为奇石的野性是鬼斧神工的自然杰作,这也是我对“道法自然”的一种认同吧!
可以想象,地球形成之后的地壳运动,大陆漂移,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等,各种地质活动造成的重塑和野性撕裂,天塌地陷,沧海桑田,是多么的宏大多么的壮观。而日晒雨淋,海水蚀咬,亿万年天老地荒的自然雕琢,该掏空的地方被掏空,该腐蚀的地方被腐蚀殆尽,那些特殊环境造就下的特殊岩石,就变成了铁骨铮铮,充满了野性之美的奇石。
泱泱华夏 ,地质地貌多样复杂,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岩石体系统领下的奇石何止千万种,有的以形取胜,有的以质加分,有的以色诱人,真可谓各有千秋又伯仲难分。
“三人成众”的民间智慧,“三生万物”的古典哲学思辨,促使我从万千奇石中,选取三种以润笔墨,以展奇石之独到魅力。
******太湖石,盛唐以来的奇石明星。
太湖石是石灰岩家族的成员,多孔而峭拔,以皱、漏、瘦、透四大特点闻名于世。据传,早在唐朝就有一个叫牛僧儒的宰相,痴迷成了太湖石的绝对“铁粉”。对太湖石“ 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试问大唐300年,有谁能比肩?而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见证并为牛宰相写的一篇《太湖石记》中,“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的说法,更让太湖石名噪大唐。到了有宋一朝,徽宗皇帝赵佶,竟然以太湖石为发端,大兴“花石纲”而引起了方腊起义。明清时期,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北京圆明园,乾隆皇帝御笔亲提,后因战乱移至中山公园的“青莲朵”等等,都是太湖石作为著名园林之“点睛”之笔的实物见证。
第二灵璧石,奇石中不可多得的宠儿。
可归类于沉积岩的灵璧石,其声如磬,其质如玉,其造型粗犷峥嵘却肌理细密。秦皇汉武以来,最长寿也最能玩的乾隆皇帝,大约被灵璧石那种大刀阔斧,纵马驰骋的气概所折服而一时兴起,竟然忘了对太湖石的赞叹与期许,提笔御批灵璧石为“天下******石”。近现代灵璧石的拥趸,则流传着“千金易得,一石难求”的感慨。应该是质地良好资源有限的缘故,2010年9月,灵璧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这种国家层面的认同::对广大灵璧石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喜讯。
第三海蚀石,又名海浸石,老百姓俗称“海浪石”,倍受欢迎的连云港海岸本土性基岩。
连云港海边,花岗岩类的海浪石,立如巨臂绕云,横似卧榻垂丝。质地坚硬,多为地质崩塌或气象运动造成脱落的大小岩石。个体屹立,或群体乱堆于茫茫海边,经过千万年的风吹浪打日晒雨淋,经过比滴水穿石更漫长的雕琢塑形,穿孔打洞,棱角虽然没了,那些布满孔洞的沧桑却依然是坚硬的化身。因此,那独特的况味,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
万物有缘,我之所以对中国奇石有着真心的喜欢,些微的了解,得益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精神沉淀。
率真基础上的胆大心细,粗犷表象下的思维缜密,成就了文化浸润下的奇石达人。这是我对玩石懂石,对奇石有着别样情怀的好友徐迎春给出的素描式的品评。
三观一致,认同感强,我们能够推心置腹,能够相识多年无龃龉,已经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难得。更特殊的是,迎春打理经营的“海疆奇石苑”,是我们经常相聚的首选。穿起长靴劳动,有些草和苗还真的难分。脱下长靴海阔天空,从奇石的欣赏,到鱼虾的养殖烹调;从李白酗酒苏东坡馋肉,到曹雪芹红楼一梦悟人生……思维活跃,话题庞杂,有时寻根问底,有时不求甚解,这便是我们的“鱼之乐”吧!
迎春原来家住云山深处,沟壑纵深,奇石遍野, 读过《红楼梦》母本《石头记》的迎春,忽然对那些奇石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感。于是像发现金矿似的收之,藏之,品之,赏之。我想,那应该是一种文化的感召,一种历史的穿透,一如曹雪芹跌进了红楼梦……
从另一个视角打量,通过被藏石人奉为图腾的“石来运转”和“点石成金”这两句吉言,我看到了一个关键时刻超越自我,人格和情怀达到了社会高度的徐迎春。
因为迎春的奇石聚集到一定量的时候,有朋从江西来,说这些石头到了他们那边可以卖上大价钱。一句话不仅打通了迎春的任督二脉,让迎春通体舒泰,更为他打开了一扇财富之门。
年轻,肯定气盛,迎春立马雇人,租车,上货,星夜兼程赶到江西。诚如朋友所言,迎春通过卖奇石赚到了******桶金。于是安营扎寨,大干了起来。
认准做奇石生意以后,迎春不像唐朝宰相牛僧儒只玩太湖石,而是以本土的海浪石,苏南的太湖石和安徽的灵璧石为支柱,南下北上,满世界搜寻奇石。此时,有两个方面的不争事实,一个让迎春暗暗高兴,一个让迎春痛心疾首。
让迎春暗暗高兴的是时代,推进到大量企业流转给私人,大量矿山等资源承包给私人,社会上财大气粗的老板多了,讲排场,斗富和攀比之风日盛的情况下,奇石已然有了用武之地;而各种建设,各级形象工程全面开花,更使奇石的需求量大增,奇石空前好卖。
让迎春痛心疾首的,则是连云港海岸的奇石资源遭到了毁灭性的重创。那些奇峻险逸,威武挺拔,或独体,或连体的海浪石,那些千万年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在“超越式发展”,“大干快上”等标语口号的推动下,随着开山填海的隆隆炮声和阵阵硝烟,不断被炸成碎石,或葬身大海,或被卡车拉走抛填到不知是哪一个爪哇国里去了。
心疼,是那种比锥心之痛还疼的心疼。
心急,是那种长不出三头六臂,不能立马拯救海浪石于水火的心急。
自然景观被破坏,自然遗产被戕害。
怎么办?怎么办?
此时的迎春已经跳出了萤萤小我的利益思考。
此时迎春唯一能做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马不停蹄跑工地,千方百计说服施工方炮下留情,宽出时间,让他对千万年海浪雕蚀的那些奇石进行抢救性搬迁。
虽然险路崎岖,吊装设备原始,迎春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韧劲,为那些危在旦夕的海浪石免遭厄运拼了起来。
面对原始吊装设备无法吊装的大吨位巨型奇石,本来想放弃的徐迎春又心有不甘。怎么办的思索中,蓦然想到了很有神圣之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参与军民共建的部队上不是有大型吊装设备吗?有困难去找人民子弟兵呀,看起来很是木讷,实际上异常善于沟通的徐迎春,心里便产生了一种“久旱逢甘霖”的酣畅,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紧皱的眉头立刻舒展开了。
负责施工的部队首长,本来对那些奇形怪状的海浪石没有什么感觉,通过引导,通过迎春如数家珍的科普式讲述,部队首长知道了那些石头是大自然的杰作,部队首长知道了那些石头的不可再生性,部队首长对海浪石的认知产生了质的飞跃,部队首长对迎春前瞻性抢救那些石头的行为倍加赞赏了。然后,部队首长切切实实地为迎春解决了不少难题……
由点到面,由家乡到全国,在紧迫感和使命感的作用下,迎春对各种奇石的搜集达到了痴迷甚至疯狂的程度。
没有宋徽宗那样的财力物力,但是朋友广交的豪放,信息传递的精准迅捷,运输条件的方便等等,时代赋予的事半功倍的聚合效应,让迎春拥有的奇石种类和数量应当不输于“花石纲”。
忆往昔,恍如昨日。
“迎春,我们这儿‘有你肯定能看得上的石头。不过你得快来弄,要不然一开工,那些石头就要被炸碎被清理了……”经历过太多的炸碎太多的清理,这样喜忧参半的电话,足以让迎春热血贲张神经绷紧,电话一挂便像夸父逐日那样竭尽全力地忙起来。
勘探路线,调集设备,竭尽全力的回报真的是很丰厚。新疆戈壁石,陕西华山石,迎春仿佛是一块能量巨大的磁铁,以万钧难挡之力把散落于全国各地,岌岌可危的奇石收进了“月光宝盒”。
苍梧波涛万古痕,
瑶池在顶通昆仑。
海大有疆我为证,
阅石论道指星辰。
这是迎春收藏20多年,对连云港海岸基岩极具研究和科普价值的海浪石,落户江苏海洋大学以后,迎春发至内心的咏叹。
从设摊卖奇石到创办石头园,迎春的奇石生涯颇具传奇。首先,《海疆奇石苑》九易其地,预示着迎春一直在“做大做强”的路上寻求突破。其次,一波三折的现实冲击,展示了社会空间对迎春意志和抗击能力的考验。
譬如猴嘴石园伺弄得好好的,在别人的怂恿下,迎春又到云门寺附近弄了一个石园。这就凸显了让人匪夷所思的,计划与计划落实之间的矛盾和变数。
简而言之,云门寺石园300庙占地对个人而言应该不算小;而300万块钱的投入,在一万块钱可以买到“三间小房一个小花园”的当时,也应该不算少。或许正是这两个不算小和不算少,引发了一种叫“红眼病”的魔怔。
迎春是有血性的,如果对手是条汉子,敢当面叫板迎春肯定应战,肯定能凭一腔血勇和人生智慧一战而胜。然而对手却绝不露面,对手仿佛是“夜游之神”,长年累月以夜色作掩护,在隐秘处对水电路等设施进行不定期,不定点,而且是不间断地破坏。
该砸的钱已经砸进去了,没考虑到云门寺石园的交通问题这个减分项,更没考虑到会得罪当地山民,犯了“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个古训的大忌,迎春把自己推进了一个两难选择的怪圈。
这样的被动局面,当然要做一个了断。 “壮士断腕”,这样的悲歌,唱的不仅仅是勇气,还要有输得起的底气和再创辉煌的心气。迎春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割舍云门寺石园了。
令人不堪的是,云门寺石园300万的投入,想要转给别人时,应者寥寥。最后,有意向接盘的却是想占大便宜的人,只出价区区几十万,要转就转,不转拉倒。
净亏二百几十万,这样一般人难以承受的“难以承受之重”,迎春一咬牙承受下来了。人最难过的一关就是一个“贪”字,已经到不惑之年的迎春,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已经读懂了世态,已经从内涵深处知道了什么叫“舍”,什么叫“得”,以及应该怎么“舍”,怎么“得”。“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读透了《红楼梦》,读懂了《红楼梦》的迎春,这时对曹雪芹贯穿红楼一梦全书的《好了歌》,有着一种镜像化的理解。所以对自己能力不逮的东西,该放弃就放弃。人生苦短,莫贪婪,莫强求,这也是迎春想要活出******的自己的******注脚吧。
只是无独有偶,而地段******,经营******,经营时间最长的猴嘴石园,因为是一块俗称金不换的“宝地”,顺其自然地被土地所有人纳入了“利益******化”的开发规划。土地所有人的想法是主动违约,给徐迎春赔点钱了事。赔钱了事,我那些费劲心血弄来的石头怎么办?这是一件超出忍让的事情,迎春的想法是置换土地,一定要为石头们争一块容身之地!
人活着要有契约约束,人活着要有物质和精神的支撑。看透,但不悲观,不弃世。能舍得,又要能争取,不逆来顺受。这又是迎春对《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更积极意义上的,可以说是哲理层面的理解了。
跑市里,跑省里。据理力争,软磨硬泡。土地所属的省市盐业公司领导,终于被迎春石头般的执着,石头般坚硬的信念所打动,研究同意了迎春置换土地的请求。
现在座落于朝阳地界的《海疆奇石苑》,占地百余亩,西南与盐河排淡河两河夹角,东北与东方大道和佟圩路两条公路夹角。低洼如泽,宛若荒野。和猴嘴石园原来那块地相比真乃别之天壤,公司人怕迎春拒绝这堪比沼泽的蛮荒之地,预备了很多措辞,准备舌战迎春。谁知迎春非但没有拒绝,还异常满意地直夸这块地好。
慧眼独具,从长计议,迎春看到的是这块地不会招惹麻烦,更不会招惹红眼病。至于地势低洼,无非多花点钱进行抬高。
迎春精研过奇门遁甲,知晓堪舆之术。西高东低设计好排涝系统,留出鱼虾嬉戏之水,拉沃土,按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方位垫出山势。门前高叠煮盐石圈为龙望,条石走边铺设展台……
心想事成是努力的结果。
随着取之奇石用之奇石的金钱投入,让一片荒野洼地变成理想的石园,随着上万吨奇石迁移进现在的《海疆奇石苑》,迎春便过起了比陶渊明更惬意的田园生活。
之所以说迎春的田园生活比陶渊明更惬意,用时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人生况味,主要在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是独处的,而迎春的朋友却络绎不绝。
在迎春众多的朋友中,我不是最有学问,更不是最有影响力的那一个,但是我应该是对迎春和迎春的奇石观察得最仔细的那一个。因为我从迎春和迎春的那些奇石身上,看到了坚强或者说坚硬,看到了经过自然雕琢之后的,发乎自然的大美,看到了重叠的野性。
这或许就是“道之道,非常道”的一种非常本真的的诠释吧?
作者简介:张华明,男,汉族,码字改变人生的自由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