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五金机电协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关于协会
       机构设置
       入会申请
       优企风采
       协会宗旨
       协会章程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
新闻来源:省商会秘书处    点击数:3155    更新时间:2013-6-6 9:24:55    收藏此页

                        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 

         6月2日至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深

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

分析苏中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明确苏中新一轮发展的目标任务,在

新的起点上促进苏中崛起,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推动三大区域协

调发展,把全省“两个率先”实践不断向前推进。

  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在会上讲话。省政协主席张连珍

等出席会议。省委副书记石泰峰主持并作会议小结。省委常委、常

务副省长李云峰就提交会议讨论的关于促进苏中和沿江地区发展的

两个文件作了说明。

  罗志军从准确把握苏中板块的“形”与“势”、科学谋划苏中

崛起的“计”与“策”、全面提升苏中发展的“质”与“量”三个

方面,全面分析了苏中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

苏中发展的目标任务。罗志军说,本世纪初,省委、省政府依据区

域发展不平衡、梯度特征明显的省情实际,重新界定了苏南、苏

中、苏北三大经济区域的范围,提出了“苏南提升”、“苏中崛

起”、“苏北振兴”的目标。此后,不断加大对苏中发展“釜底加

薪”的支持力度,并在2003年启动实施沿江开发这个战略性工程。

借力沿江开发这个“主引擎”,苏中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区位条件

得到根本性改善,经济增长势头强后劲足,产业层次逐步向高端攀升,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

改善。现在的苏中大地,创业创新创优蔚然成风,自信自立自强深

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罗志军指出,善弈者谋势。站在新的起点上,宏观经济环境的

变化和中央对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决定了苏中未来的发展不能惯性

依赖走“老路”,必须从固有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从传统的发

展模式中摆脱出来,以创新的理念和思路,积极探索苏中发展的新

路子;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地理的重塑,决定了苏中未来的

发展不能自我封闭走“窄路”,必须以开阔的视野和思路,主动对

接、积极参与、深入挖掘,在融合中分享机遇,在互动中借力发

展;“两个率先”目标内涵的丰富拓展完善和“八项工程”实施的

深化,决定了苏中未来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抄“近路”,必须着力

提高全面小康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宁可发展速度慢一点,也要把基

础打得更加扎实一些。我们一定要辩证分析、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的

变化,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把苏中发展放在新的时空背景中来谋

划,放在全省“两个率先”的大局中来推进。“苏中崛起”,绝不

是单纯追求增长速度,而是以质量效益为前提,实现经济综合实力

和竞争力的整体提高;绝不是光有经济发展的单兵突进,而是落实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各项事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高;绝不

是以要素投入为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而是以创新驱

动、转型升级为主要特征,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显著提高,在科

学发展中实现苏中崛起。罗志军说,对苏中新一轮发展大致可确立

“两步走”的目标:******步,用5年左右时间整体达到省定新的全面

小康指标要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赶上全省平均水平;第二

步,在此基础上再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全面融入苏南,总体上达到

长三角核心区发展水平,在全省区域格局中更好地发挥承南启北、

辐射带动的作用。

  罗志军指出,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是苏中未来发展

的战略取向,也是促进苏中崛起的根本之计。从世界区域发展的成

功经验看,融合发展是规律性趋势。从确立苏中板块的战略意图

看,目的就是要在南北区域之间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传导纽带,更好

地带动苏北,实现省域范围内的协调发展。从苏中三市的发展实践

看,融合发展已成为自觉追求。从苏中整体上来说,推动融合着重

要从“沿江、沿海、沿边”三个层面来展开:一是苏中沿江地区要

成为融合发展的先行区。要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层次,着力建设产

业升级的创新地带和生态文明的绿色走廊,与苏南沿江地区有机融

为一体。进一步加强区域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过江通

道和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围绕构建城际“一小时通勤圈”,******

限度释放长江两岸“同城化效应”。二是苏中沿江沿海地区要成为

接受上海和长三角核心区辐射的先导区。要充分利用紧邻“大上

海”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跨江融合、江海联动,放大沿海开发

国家战略的效应,积极主动接轨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在更

大范围内寻找和利用发展资源。三是苏中“沿边”地区要成为全省

区域协调发展的突破区。要加大对与苏北接壤或者叫结合部地区的

政策支持力度,多做“釜底加薪”的事,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加快壮大县域经济,使之跟上苏中整体发展步伐。要通过“三沿”

联动来做大做强“金角”、“银边”,带动苏中腹地发展,使苏中

加快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

罗志军指出,在苏中崛起这篇大文章中,最根本的在于加大改革创

新力度,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活力,增创特色发展优势。

省委、省政府借鉴支持苏北发展“一市一策”的做法,对苏中三市

每个市确立一项综合改革试点,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平台。南通要

抓好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建,发挥黄金水道和黄金

海岸的叠加优势,处理好岸线开发与腹地开发、陆域开发与海洋开

发的关系,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城市布局、海洋开发以及生态建

设,促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良性互动。扬州要抓好跨江融合发展

综合改革试点,主动顺应宁镇扬同城化发展的趋势,在全面对接、

跨江融合上迈出更大步子,按照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的名城这个目标,不断增强扬州的经济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对外

吸引力。泰州要抓好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在以产业转型带动经

济社会发展转型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名城,尤其要

把泰州中国医药城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尽快把中国医药

城建设成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核心区和转型升级先导区。

  罗志军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苏中发展面临着提升质量和扩大

总量的双重任务,要全面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工业

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协调推进各项事

业发展,着力在转型升级、彰显特色、增创优势上下功夫。一要加

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创新驱动的路子,推动先进制造业集

群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二

要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相同步。提高中心城市的“首位

度”,强化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城镇化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按

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方向,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做强县域经济这个

重要载体。三要坚持扩大开放与增强内生动力两手抓。坚持对内对

外全方位开放,加快吸纳生产要素,集聚优质发展资源。加大与苏

南、上海等地合作共建园区力度,探索建立共建共享、合作开发的

新模式,完善合作共建的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

础性作用,优化服务,改善环境,加快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龙

头带动作用明显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

情。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以人才优势构建发展新优势。四要把社会

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顺应百姓期盼,既着力

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又注重制度安排、形成长效机

制,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六大体

系”建设,全面提升民生“五有”水平。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

做好群众工作、驾驭复杂局面“三个能力”,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

新工程,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

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全省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作出积极贡

献。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

发展生产力的观念,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

长。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

态空间,严守生态红线,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子孙后代

留下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罗志军强调,苏中的发展事关全省大局,是全省上下的共同责

任。要加强统筹协调,汇聚各方力量,形成推动苏中发展的强大合

力。省级机关各部门要继续加强对苏中的政策支持、工作指导。苏

南要继续加强与苏中的合作,在园区共建、产业转移等方面给予更

大的支持。苏北要抓住机遇,与苏中协作互动、共享成果。实现苏

中崛起,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苏中广大干部群众立足自身、艰苦奋

斗、开拓创新。要清醒地看到发展差距和存在问题,忧思奋起、砥

砺奋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开创发展新局面。要大

力弘扬“三创三先”精神,不比政策比工作,不比条件比干劲,不

事张扬、悄然进取,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争先进位。对确定的发展

目标和发展举措,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要有“踏石留

印、抓铁有痕”的力度,要有“钉钉子”的韧劲,一抓到底、抓出

成效。要以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

胸怀,多干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

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向

上攀登。

  李学勇在讲话中说,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苏中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了重大成就,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城乡面貌

显著变化,发展活力得到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苏中大地面貌

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苏中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

强,正在呈现出整体崛起的良好态势。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全

面分析苏中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准确把握苏中发展面临的新

机遇新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发展信心,

奋力攻坚克难,进一步提高苏中全面小康建设水平。

  李学勇指出,苏中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

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照修订后试行的小康指标体系,彰显特色,

深化融合,在特色发展中促进整体提升,在融合发展中实现全面崛

起,进一步提高全面小康建设水平。强化特色发展,要在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彰显苏中特色,在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

章中体现苏中特色,进一步增强产业特色,突出城市个性,彰显文

化魅力。深化融合发展,要着力推进跨江融合、江海联动,主动接

受上海的辐射带动,更好地与苏南融合互动,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发

挥好承南启北的作用。提高整体发展水平,要全面落实“五位一

体”总体布局,坚持“四化”同步推进、相互融合,努力建设不含

水分、人民群众认可、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的全面小康。

  李学勇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苏中发展要牢牢把握科学发

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苏中在加快转型升级

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发挥

苏中区位优势,深化跨江融合和江海联动,强化承南启北、通江达

海的战略枢纽地位,形成协调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破解城乡二

元结构,扎实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发展

差距;激发内生动力,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苏中全面小康建

设水平,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李学勇强调,进一步提

高苏中全面小康建设水平,必须更加注重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创新

驱动,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更加注重民生优

先。

  李学勇要求,重点在八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苏中发

展新的提升。一要加大跨江融合转型发展力度,提升产业发展水

平。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思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创

产业发展新优势。推动开发园区提档升级,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园

区为主阵地,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把要素的流入式集聚

和成长式集聚集合起来,着力培育和吸纳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先

进管理、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抢占竞争制高

点。推动同城化进程,抓住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宁

镇扬同城化和锡常泰、苏通经济圈建设,努力在功能互补、设施互

用、产业互动、市场互通、资源互享、要素互流等方面取得新进

展。二要加大对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升区域内部

发展的协调性。苏中与苏北结合部既是粮食主产区,历史上又是革

命老区,帮助其加快提高全面小康建设水平,是实现苏中全面崛起

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对老区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着重从产业

发展、共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通过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苏中内部协调发展水平。三要加大强农

惠农富农力度,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要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

程,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加快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水产、蔬菜

园艺、规模畜禽等高效农业,打造品牌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实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为抓手,大

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住扩

权强县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

境,不断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和活力。四要加大城乡统筹发

展力度,提升城镇化质量和城市现代化水平。要认真落实省委、省

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今年省政府1号文件提出的20条政策意见,促进城

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断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

建设,加快提升小城镇生活集中度和生产集约水平,创新统筹城乡

发展的思路和政策,稳步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

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促进城乡互动发

展、共同繁荣。五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提升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

加起来,以改革促进经济转型,以改革推动民生改善,为提高苏中

全面小康建设水平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要主动适应国际市场的新变

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扩大开放促进整体提升。六要加

大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本着

综合提升、适度超前的原则,在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

等方面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着力改善苏中基础设施

条件。七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以对

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

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经济发

展。要狠抓节能减排,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要按照综合开

发、效益优先、集约利用、远近结合、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一步

搞好长江岸线的统筹规划,合理划分生产、生活、生态和预留岸

线,科学利用岸线资源,确保有限岸线发挥******效益。八要加大保

障改善民生力度,提升民生幸福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

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加大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

入,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的同步提升。要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坚持每年办成一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得益受惠。要深入实施社

会管理创新工程,完善社会矛
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等制度,健全

大调解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深

入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安

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先后到南通、泰州、扬州进行了参观考

察。苏中三市负责同志作了大会交流发言。

  省委常委、副省长,省人大、省政协有关领导同志,省有关方

面主要负责同志,苏中三市及所辖各县(市、区)、开发区党政主

要负责同志,苏南、苏北各市、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

同志参加了会议。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财政部公布中央财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下一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走出“陕西模式”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返回

电 话: 0518-85457199 0518-85489482 手 机:13305139990 传 真: 0518-85489814
地 址: 连云港市h海州区新浦大道林溪路22-1-6 邮 箱: lyghec@126.com
连云港市五金机电协会 版权所有 |信通网络连云港网络公司 制作维护 [管理] 苏ICP备20016296号